「外國的月亮比較圓」、「不要讓外國人笑我們髒」,是小時候老師和長輩很常講的諺語,讓我們從小好像就覺得國外什麼都比較好,國外的人好像很愛乾淨、很有水準,但長住美國之後發現,當然有很多愛乾淨、好習慣、有公德心的人,但同時也有很多一些衛生習慣是和我們不太一樣,如果在台灣可能會被認為不太衛生或不太禮貌的行為。

上廁所不敲門

原本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,但某次聽 Podcast 才知道原來在美國上廁所前敲門是不太禮貌的行為,因為會讓裡面的人很緊張。而且美國的廁所要不是門縫很大(很明顯可以看到腳和隱約的人影),不然就是密閉式的單間廁所,後者這種洗手間通常馬桶離門很遠,門很厚,基本上敲了裡面也聽不太到,就算聽到裡面的人也無法回敲。所以更好的作法是若門上沒顯示,可以輕輕的轉動門把確認裡面有沒有人。

美國的門縫很大則有幾個原因,第一個是成本考量,公共廁所的成本低廉,所以要節省用料,同時距離留大一點比較不會在安裝的時候發生問題;第二個是安全考量,不要讓人在裡面做些不該做的事,或暈倒了沒人發現。最後是方便考量,清潔人員可以在打掃時比較不費力。

出門不帶衛生紙

我們從國小就被規定要檢查手帕衛生紙(不知道現在小孩還要不要),所以養成很多人出門都會習慣帶小包面紙的習慣,不過很多美國人出門是不帶衛生紙的,一方面他們所有的洗手間都有衛生紙,另一方面也是從小沒這個生活習慣,同時小包的面紙在美國也不便宜。

因此我就常看到在地鐵、咖啡店有些人因為沒有衛生紙,只好邊打噴嚏、流鼻水,邊用手把鼻涕擦在衣服上…

上完廁所不洗手

這件事可能很難得知真實狀況,因為誰有沒有洗手我們也不會知道,但據說很多人是沒有這個習慣的,所以在餐廳或咖啡店的廁所,一定會貼一個「員工回到工作崗位前一定要洗手」(Employees must wash hands before returning to work.)的警示(所以意思是如果要下班了就可以不用洗手嗎?XD )。

數據統計,只有 66% 的美國人上完廁所會洗手,以一個先進國家來說,我覺得這比例實在算低。

穿鞋子進屋上床

很多美國人不太會介意穿鞋子進屋,也很多是不會特別脫鞋子的,甚至不希望去別人家裡脫鞋子,對他們來說如果不是特別去了很髒的地方或下雨天,其實鞋子是乾淨的。我們常在美劇或美國電影看到穿鞋子到床上的狀況,但根據美國社交平台RedditQuora 的討論,其實會這樣做的人還是少數,影集這樣演更多是在演繹角色很累,連鞋子都不脫的狀態。

同時也有一些美國人是希望脫鞋進屋的,所以如果到美國人家裡,可以先詢問是否要脫鞋,也可以觀察主人進屋時有沒有脫鞋子。

不會洗碗不愛洗碗

因為他們有洗碗機。

很多美國人從小在家裡就用洗碗機,而洗碗機一次要用很多的水,不太可能一個盤子就洗,所以通常就會放在水槽裡,一直累積到沒有碗盤可用,才一次放進洗碗機洗。對我們來說很簡單、合理的洗碗,對他們他來說可能很難、很煩人。不過這也不是因為他們比較骯髒、懶惰,只是衛生習慣不同罷了,不過如果在台灣把髒碗盤放在水槽裡,我相信沒多久家裡就變蟑螂窩了。

以上提到的生活和衛生習慣都會因人而異,描述的是整體文化和大致的樣貌,還有平常觀察到的狀況,有沒有什麼你到國外感覺驚訝、從來沒想過的生活習慣呢,留言跟我分享吧!

也許你也會有興趣——

要給多少小費 ? 有點煩人的美國小費文化

單身女性入境美國 驚魂指南

8個 在美國公路旅行 (Road Trip)的重要注意事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