搬進這間老公寓也快半年了,老房子的味道、不知道是哪個年代流行的雕花鐵窗、同一面牆卻大小不一的窗戶,陽台顏色意外的被漆成一點也不突兀的藍綠色,以及某個時期建造的房子固定有的和室。奇妙的是靠著樓梯的房子有著不符人體工學高度的窗戶,微微透露著每一家的存在感,離開還是回來了。
當起Airbnb的主人大部份並不是為了賺錢,而是在離不開又待不下的台北,誘惑一些旅人的氣息。
一開始,即使表現得再友善,所在位置再親切,沒有評價都一樣乏人問津。終於來了我的第一個客人,一名韓國男生,微胖嬌小,有著韓國人的眉宇神情,在化學的公司上班,來的時間是跨年期間,抵達的時間是半夜。計程車司機撥電話來確認位置,態度不是很好,可能太晚累了吧!
賈斯汀一見到我,馬上露出靦腆且鬆了一口氣的表情,急忙跟我說:外面好黑,有多恐怖,路上的人看起來都很怪,計程車司機很兇,讓他很害怕。
他也說:這一路,只有我和馬丁會說英文,讓他覺得能夠溝通。
一方面很為台灣抱不平,另一方面也只能安慰他別擔心,台灣超安全,尤其是我住的這一區(指的是小巨蛋附近!應該是真的超安全啊!)。如果錢包手機掉在捷運上,過一天都還找得回來。經過這樣的玩笑話,他才感覺從驚恐中恢復過來,也開玩笑說那他去把手機丟在捷運上看看。嗯,我建議還是不要刻意做這種嘗試。
他說他餓了,但又不想冒險去外面買宵夜。 「冰箱的啤酒隨便喝!」我說。 他笑說,好吧那就喝啤酒。果然酒是最無國界的語言。:)
之後他在的一個禮拜期間,剛好在跨年和平常日,我們並沒有太多的交流,隨口的聊聊,得知他很流利、不帶濃厚韓國腔的英文,是因為曾經住在紐約。聽到他去夜店又再一次驚慌的遭遇,被老外推開,我猜測是很瞎的把到別人的妹,沒有多說,笑了笑覺得他的生活感覺一直在無措。
幾天後他離開了,除了滿房間的食物、飲料垃圾,第一次當主人的經驗不太糟,一見面他從行李裡拿了人參面膜送給我們當伴手禮,回去為我留了非常棒的評價,說這是他最棒的一次Airbnb 體驗。